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有对大势的判断,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国际体系的主流。无论前进道路上还需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中俄两国都将继续凝心聚力、笃定前行。
他诚挚地说:今天我率俄罗斯政府几乎所有重要内阁成员一起同您会见,对您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横向延展、纵向深化,经纬之间,擘画合作新蓝图。在湍急的大河上,架桥铺路的意义举足轻重。习近平主席在文中谈到了自己10年8次到访俄罗斯,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普京总统再次明确:俄方坚定支持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去年增长近30%。现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俄之间需要就热点问题进行沟通,为今后欧亚大陆的稳定和维护世界秩序共同努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论述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在行动。
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中俄责无旁贷,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后,习主席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引用各国民谚俗语讲述了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被广泛赞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与单边主义不同,多边主义体现的是平等、互利、开放原则。2023年3月2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习主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多边主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之基。
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作用不可或缺。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推进。
讲到关键处,几乎是一句一次掌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2023年,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共商共建。十年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习主席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从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2017年在日内瓦万国宫,再到2021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深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中国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习主席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体现了中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在2021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特别致辞,再次强调践行多边主义,并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2023年3月13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情景出现在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的现场。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22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表决通过三项决议,其中均写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些年,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具体要怎么做?习主席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坚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这十年来,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
2020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